级别: 圖文專員
UID: 1459784
精华: 0
发帖: 89243
威望: 0 点
金钱: 210926 RMB
贡献值: 147 点
注册时间: 2020-09-01
最后登录: 2024-11-24
0楼  发表于: 2024-08-28 00:27

家决 作者 休戚 转

  今天是2011年2月15日星期五,也是腊月13,刚过完这热闹的春节后,总带有一丝遗憾。

在我的记忆,每年过春节我们这一大家总是要聚在一起,三代同堂,热热闹闹吃个年夜饭,可今年没了······我们这一家祖孙三代,爷爷 、大伯、我。

一、爷爷辈爷爷兄弟三人,爷爷排行老二,大爷爷逝世好几年了,小爷爷好像没组织家庭就死了,我也弄不清楚,爷爷也没和我提起过。

在记忆里爷爷只是到了清明扫墓时带着我去。我也只知道有一个亲人埋在那里。

大爷爷逝世五六年了吧,他在年轻是当过兵,也不知什么原因后来就退下来了,要不然现在也是个革命英雄了。

有个儿子(也就是我的伯伯)和我爸的年龄相仿,大一点。

有一个孙子、孙女。孙子比我小两岁、孙女比我大两岁。大奶奶还在努力生活着,可现在这位大奶奶可不是大爷爷的原配夫人,从大人们口中得知。

原配的好像生下伯伯就离开人世了,现在这位是大爷爷的第二位妻子,现在这位大奶奶还裹着脚,很小很小,没走一步路比起我们仅仅只有一半的路程,严重的受到封建时期的迫害,每当我从学校放假回来,在路边看见我总是说;“儿回来啦,你跑慢的哦”总是用这种老人的口气说。

然后脚步一步一步往前,右手拿着一根不知用了多久的木棍,那木棍上面已经光秃秃的了,上面好像上面涂了一层油,那梗木棍一步一脚印的支撑着大奶奶向前,也就是这样大奶奶一步一步一个脚印走完了八十多个年头,直到走完上天给予她的人生。

爷爷吧!

他在我心目中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长者,一位有着七十多年历史的文字书籍,一位可以告知我们他们那个年代故事的传颂者,一位地地道道的泥瓦匠,更是一位他们那个年代的建设者。

爷爷以前是一个泥瓦匠,在他那个年代也是个地方有名的师傅,很多人都知道。

很小的时候喜欢跑到很远的地方玩,常常有很问起你是哪的孩子,等我回答完,都是一句话,“是叶师傅家的孙子啊”这也只有上了年纪的人会记起。

我的爷爷泥瓦匠。

爷爷十四岁跟人学泥瓦的手艺,十六岁就自立门户,爷爷的泥瓦事业从此开始。由于爷爷从事的事业常年在外,住了一辈子的瓦窑棚,吃了一辈子的瓦窑灰,捏了一辈子的黄泥巴,就这样成了万家的房舍,也就是这样爷爷和黄泥巴打了一辈子的交道。

爷爷常年吃的是“东家”的饭,做完这家工就到下家,喝的是万家的水,也就是这样打造着自己的人生。

泥瓦匠的工作很辛苦,常年风吹日晒,如果天气不好下起大雨,如果没照料好泥瓦,那所做的泥瓦就成了泥浆,所以泥瓦匠要懂得点天气,爷爷由于这份工作,学会点夜观天象看天气(我试过爷爷看的还挺准的),现在爷爷还又习惯看天上的景象来预测天气,看天气预报也比较一下,有时候常听爷爷半晚时嘴里说道“好了,明天要下雨哦”听到这个就知道爷爷又在观天气。

就是这样与泥巴为伍,爷爷的手变得向粗糙的砂纸一样,甚至有点割手。爷爷晚上烧瓦窑,把白天做好的湿泥瓦放在窑里烧烤,也不知有多少次把眼睛灼伤,也不知有多少次把手烫伤,也不知在窑口前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,夜晚的寒风是那样刺骨。

爷爷也陆续收了不少徒弟,也把这门技术传了下来,看着家家的房屋,房上的泥瓦,爷爷一此为骄傲。

泥瓦坚固,就不怕风吹雨打。

用心做事,就不怕闲言碎语。

就是这样爷爷一此养活了他的7个儿女,爷爷懂得很多,看风水,看面相,现在常常拿着他那什么书的看,还不是嘴里发出点声音呢。

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事业,有了楼房,私家车,生活一切都好了,可就在这时间变化中变化了。

奶奶吧!

我再写到这时,也不知我会有眼泪在打转,“奶奶”这两个字对于我来说是那么的那么的伟大的字眼。

我的奶奶是一个童养媳,6岁来到爷爷家做了童养媳,那是肚子都填不饱,更别说识字了,一般她很少打电话给我们,一般都是爷爷在旁帮她,不过会算账,给别人找多少钱,自己拿多少,她算的一清二楚,这也是她在生活中被压的才会去学。

奶奶生养7个儿女,爸爸辈兄弟姐妹7个,在那些个艰难的岁月里吃尽了苦头,让她身材廋削,看上去有点病态似的,但身子骨还不算太坏。

只是这几年由于高血压住过几次医院,医生也开过药叫她注意点,别太劳累没事,可就是应为这样她······“端午节前的晚上母亲打来电话问我”端午回家不?“我说”明天不是休息日,不回来。“很干脆。母亲停了好长时间没言语,我以为电话出故障了,便大声地”喂“了几声,母亲这才轻轻的说”那算啦,你忙吧。“由于家里有客人,我也没有和母亲多说什么就放下了电话。其实我不是很忙,何况路也不太远,退一万步说,又为什么不能在电话里多说几句呢?

母亲5岁出外讨饭,6岁做了童养媳,两个苦家庭,连填饱肚子都难,更谈不上识字。母亲打个电话很难,父亲不在身边时,就要请别人帮助按键,因此不是过时过节很少给我打电话。

我也是个不喜欢打电话的人,这倒不是为了节约,教书人没那么多事情要联系,慢慢地也就成了习惯,因此这以后两天我也没有给母亲回电话问问寒暖,谈谈心事什么的,现在想起来后悔莫及,只想大哭一场。”这是大伯写到奶奶的一段,当我看到这段时,我可以体会到大伯的心情。因为端午节那天晚上我准备打个电话给奶奶,可不知手机没费了,也就没打了,谁知就在端午节后的第三天奶奶突发高血压,再也没有说话。当我们从学校回到家时(带着救护车),医生说不用到医院去了,病人已经只有一口气了,血管已经冲破了,准备后事吧,爸爸当时已经吓得退了两步,哀求医生救救,不管花多少钱或是怎么样,可医生还是没有改口,就这样奶奶带着这一口气躺在床上,我跪在床边手里紧紧握住奶奶的手,那是奶奶上还有温度,弟弟们也一直站在床边,姑姑们一直在那哭喊着奶奶,奶奶始终没给我们一点回应。

就是在8小时后奶奶最终离我们而去,当时我已经呆了,只知道奶奶在断气那一瞬间奶奶的手变得冰冷冰冷硬硬的,就这样奶奶在我手上失去了温度,在也吃不到奶奶给我做的鸡蛋饭了,再也吃不到奶奶给我的零食了,再也看不到奶奶每次送我回学校的目光了,再也吃不到老家门前那颗梨树上的梨子了,那颗梨树还是很早以前种下的,那时我还没有出身,从奶奶走后,再也没有结果果实了,记得奶奶死后的第一个春天开满了梨花,可怎么也没长出梨来,去年回去时看到那棵梨树已经光秃秃了,已经枯萎了,再也没有没有没有。

就在奶奶死的第二天早上,我实在饿得难受,已经一天多没进食了,就到厨房里找吃的,拿了热水泡儿一下米饭,吃了咸鸭蛋,我知道这肯定是奶奶做的,当时大伯站在我身旁,他一直看着橱柜里,我知道他在看啥。

我没说话。

在大伯文章里看到这样一段“在母亲厨房的碗橱里,我看到了一碗红烧肉,一碗熟鱼块,还有煮熟切开的咸鸭蛋。

父亲说”这还是端午节留下的,没舍得吃,你们一个都没回来。“说着老泪纵横,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了。

我的负罪感让我痛不欲生,”母亲,对不起,对不起,母亲——“我只能扶棺大哭。”这时大伯写的一段。最终大伯把他写的篇文章起名为《尽孝不能等》,最后还选上报刊了,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。

我看到此时心理就想大哭一场,为什么我端午节的电话没打那个电话,为什么不能借一下同学手机打个给奶奶,为什么、、、、、、再多的后悔、再多的眼泪、再多的挽留、再多的怀念永远换不了时间的倒流。

只希望在天堂的奶奶能够快乐,保佑在世的爷爷身体健康。

为了纪念奶奶、为了告诫自己、为了告诉和我一样的80、90后们,希望我们常回到父母的身边看看,打个电话,是给父母最大礼物。

最后借我大伯的一句话:孝不能等